打工故事: 风流的光棍汉(之164)
发布日期:2025-08-05 16:52    点击次数:147

话说杨芳全正坐在吃饭桌上,和父亲杨忠伟商谈着他和郭淑芬的婚姻大事之时,就听到从院大门外传来郭淑芬摩托车的响声。

他忙对父亲做了个不要再谈的手势,于是父子俩就皆哑了声。

随后,杨芳全起身朝屋外走去,他刚走出上房门,郭淑芬就推开了院大门,郭淑芬手里拎着三根捆在一起,叶儿绿油油的莴笋,她没有朝院内继续走,身子朝门框上一靠,微微仰起头,对杨芳全嫣然一笑,人显得有点疲惫的样子。

尾随在郭淑芬身后的大黄狗,抢先跑了进来,大黄狗冲到杨芳全跟前,就高兴地甩动着粗壮的尾巴,抬起他的一只前蹄,晃动着脑袋,扒拉和闻着杨芳全的裤角,摆出一副撒娇讨好的样儿。

杨芳全弯腰抬手在大黄狗的头上佛摸了几下,尔后微笑着走近郭淑芬,从郭淑芬手中接过莴笋说:“回来了,快洗一下手,准备吃饭。”

郭淑芬指着杨芳全从她手中接过的三根莴笋说,她刚从厂里出来,就与到地里摘菜的郭支书他老婆遇在了一起,郭支书的老婆就硬塞了三根莴笋给她。接着郭淑芬让杨芳全将莴笋拿到厨房,让二婶加一点腊肉和尖椒炒了再吃饭。

在杨芳全与郭淑芬说话间,二婶已殷勤地,拎起蜂窝煤子上的大锅壶,在门口脸盆架子上的黄铜洗脸盆里,倒上温水,这是让郭淑芬在吃饭前洗一下手脸。时至农历10月水,已有点冰凉刺骨的意思。

平时,杨芳全的二婶都是这般侍候着郭淑芬,早已习惯了。

郭淑芬洗过手脸,说她上二楼查个账本,一会就下来吃饭。

杨芳全拿上莴笋来到厨房,手脚麻利地剥了莴笋叶,削了莴笋皮,在水管上冼干净了,然后动作娴熟地拎起菜刀在案板上,“得得"地将莴笋切成一堆薄厚均匀的小片,又用菜刀从吊在头顶铁丝上的一大块腊肉上,削一块腊肉下来,与几根青辣椒一起切了。

在杨芳全切菜切肉时,二婶已打开了煤气灶,接下来倒油炒腊肉和莴笋。

一时间,厨房内尽管排气扇呼呼旋转着,但仍荡满了油烟味和酸辣气。

二婶从锅内将炒熟的莴笋腊肉铲进一只大瓷盘里后,让杨芳全上二楼喊郭淑芬下来吃饭,自己拿着抹布去到上房屋擦吃饭桌子。

杨芳全就“得得”地跑到二楼喊郭淑芬吃饭。

此时,独自一人的郭淑芬,正坐在卧室的沙发呆,纤纤玉手夹了一支烟,郭淑芬平时甚少抽烟的,杨芳全还是第一次看到郭淑芬抽烟。

杨芳全怔了一下,问:“有啥心事,还抽上了烟?”

郭淑芬将手中抽了一半的烟在烟灰缸捻灭,苦苦一笑,说:“还能有啥事,还不是因咱伯的事让人揪心啊,他若不下决心与吝春娟这个女人彻底断绝关系,早晚会出大事的,你回来了,那谁在咱伯身边呢?”

杨芳全便说他回来了,但郭社龙带着三个朋友就住在岳父对面的房子里,并说了他在晚饭前会赶回去的,让郭淑芬不用为岳父的安全担忧。

但杨芳全没有对郭淑芬说他为什么会回家。

此时的杨芳全仍不打算和郭淑芬谈领结婚证的事,这是因为他此前已和郭淑芬谈过了,却遭到了郭淑芬的婉拒,更不会谈生儿育女的事。杨芳全仍在想,郭淑芬大他3岁呢,郭淑芬都不急,他也没有必要急。他如果三番五次地在郭淑芬面前提这事儿,会严重地伤他的自尊心。

为此,杨芳全决定,他不仅今天不会提,今后郭淑芬不主动提说这事儿,他都不会提说了。直至哪一天,郭淑芬自己主动提说了,他再坐下来与郭淑芬商议什么时间领结婚证,什么时间举办婚礼的事……

而郭淑芬迟迟不提说,也自有她的原因和理由。

尽管杨芳全在心里这么想,但郭淑芬身上的诸多谜底,犹如一团浓浓而厚重的大雾,让杨芳全感到困惑而迷茫……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郭淑芬既反感别人在她面前提说与杨芳全领了结婚证,然后,再高高兴兴地办一场隆重婚礼的事呢?关于这个谜底,容笔者在随后的章节再慢慢揭开。

郭淑芬误以为杨芳全回家,只是送他父亲而已。

而此时的杨芳全,一想到父亲刚才与他在吃饭桌上的谈话,他不知道自己随后该怎样回答父亲,已60多岁的父亲,想抱孙子过分吗?想到这里,杨芳全的表情不由就有点走神发怔。

郭淑芬觑察到杨芳全有点犯傻的表情,但她没有读懂杨芳全的表情所表达的内容,就问:“芳全,你还有啥话要对我说?”

杨芳全怔了一下,又突然如从梦中被人惊醒,忙笑说:“有啊!我是说咱俩该下楼吃午饭了。”

郭淑芬嫣然一笑,头一歪,说:“那好,咱下楼吃饭去。”

二婶早己在桌子上摆好几款精致的小菜,每个人的桌前都摆上了一白瓷碗热气腾腾香喷喷的玉米粥,一小馍笼的白馒头。早已上坐上桌子的杨忠伟,己掰开一个软馒头,夹上油泼红辣椒吃的正香,享受着家里长辈的特权。

但二婶没有,二婶在等郭淑芬和杨芳全上桌端碗后,她自己才会端碗吃饭。

家里平时吃饭就是这样儿,这已成为一种习惯。

吃饭比较早的杨忠伟吃饱后,就放下碗筷准备回自己的房间困一会觉,郭淑芬便笑着说:“大,你一会睡醒后,没事的话就到咱菜地里挖几个红萝卜和几根大葱回来,让我二婶给咱捏煮馍(饺子)……”

杨忠伟说声好,就去了自己的房间。

关中一些乡村,把饺子叫做煮馍。

接下来,郭淑芬又让二婶在收拾好锅灶后,就到村里一家以宰羊卖肉谋生的人家,买三斤羊肉回来,提前用刀斩碎了,争取在4点前吃晚饭,因为杨芳全要在6点前赶回到市里,郭淑芬边说边从腰里掏出钱包,从中拿出15块钱递给二婶。

二婶接过钱说好。

此时的羊肉已卖到3块多到4块钱一斤了。

郭淑芬吃完饭,把碗筷一推,从椅子上站起来,抬手捋了捋额头几缕秀发,对杨芳全说你在屋里睡一会吧,我去厂里还有事要处理,一会有外县一个客户开车来厂里提货。

杨芳全点点头,拿根牙杄边剔牙边说你晚上睡早一点,我看你这几天有点憔悴疲惫,人好像瘦了一点,咱伯的事,你不用担心,有我呢。

杨芳全的一番关心的话,让郭淑芬的眼睛有点潮湿。她对杨芳全点点头,从吃饭桌子上抓起摩托车钥匙,就转身走了。

坐在椅子上的杨芳全目送郭淑芬那袅袅婷婷的背影,从院大门口走出去,又随着摩托车的一声嘶鸣远去后,杨芳全不由自主地叹了口气。

随后,杨芳全回到自己的卧室,吸了一支烟后,就脱鞋躺在沙发上休息。

平时,杨芳全的午休时间都不会长,一般都是休息半个钟到40分钟,他就会自动醒来,别看休息的时间不长,但人却会变得精神抖擞许多。

这天,杨芳全躺在沙发闭上眼,休息了还不到20分钟,放在茶几上的手提电话就“叮叮当当”地响了。把进入睡梦中不久的杨芳惊醒,杨芳全揉揉眼睛,便伸手抓起了电话,打开接听。

一听话筒里的声音,杨芳全的睡意立时全无,他忙直身从沙发坐起,笑着说:“欢迎,欢迎你啊!好,你跟你儿来的时侯,路上要注意安全噢!”

杨芳全抬手看了一下表,还不到12点。估摸着对方开手扶拖拉机从公社开过来,至少还得20多分钟,于是他想再躺下休息10分钟再去第六砖瓦厂,可躺下后,一点睡意都没有,大脑清醒的很。

索性就不睡了,然后起身,拿起手提电话朝腰上一插,就下了楼,抬腿跨上摩托车朝岳父郭年友的第六砖瓦厂赶去。

因砖厂的工作是记件,所以这帮砖瓦厂工人们不怎么休息,他们一放下饭碗,抽支烟,又会接着干,只有几个管理人员在饭后会找地方坐下来,斜着身子瞇一会眼。

已进入农历十月,正午的太阳照在人身上,已没有了什么暖意。

村头巷尾闲逛荡的上了年岁的老人,已穿上了两件较厚的衣服,那里有太阳,他们便会聚在那里,撮起不剩几颗牙的疮嘴,评论着东家长西家短。

可此时的第六砖瓦厂,搅拌机和输送带,发出“嗡嗡”的轰鸣声,轮窑上的烟筒是烟雾缭绕,扶摇直上。无论是拉黄土制砖坯子的,还是拉着湿砖坯到广场上去凉晒的,还是装窑出窑的,个个忙得热火朝天。

不少青年后生和中年汉,光着上身,肩膀上搭条毛巾汗流浃背地干着各自的工作。正在和几个出窑工说着什么话的厂长李刚民,远远就看到骑着摩托车的杨芳全进了厂,忙屁颠屁颠地跑了过来,不无亲热掏出他2毛八分钱一盒的“大雁塔”烟,敬一支给杨芳全说:“杨老板呀!烟不好,来一支,这可好长时间没见你到我们这里来了,今天咋得闲呀?”

杨芳全从摩托车上下来,接过李刚民敬的烟,点燃吸了一口,说:“一会有一个姓孙的,也就是前两天,我已打电话告诉过你的那个名叫孙兴运和他儿子孙保善会来咱厂里干工,这孙兴运的腿不好,你就给安排到制生砖坯哪里记个数,那王莲不是前些日子赚工资低,说她要要辞工,你就让孙兴运代替她吧,他儿子孙保善吧,你就安排他跟张师傅学填煤烧砖,工资参照以前其他人的,这父子俩快来了……”

李刚民说好。

正在杨芳全和李刚民聊着厂里的其他事时,从不远处的大门口方向,传来手扶拖拉机的“嘟嘟嘟”声,杨芳全说父子俩来了。

孙兴运父子俩此次来,是请他们冠芝村一个家里有手扶拖拉机的后生送他父子俩来的,拉了铺盖卷和简单的生活用俱。

手扶拖拉机开到杨芳全和厂长李刚民面前停了下来,杨芳全热情地上前和孙兴运握了一下手,然后搭手将孙兴运从车厢扶下来,又递上孙兴运的双拐杖。

随后,带父子俩人来到厂北边的工人宿舍,打开一间上了锁的空房子,这间房内有两张木板床,一张上面放有几只碗筷的白条桌子,其中有一张床没有支稳当,手一按,“眶眶当当”地直响。

孙保善便跑到不远处拣了一块青砖,弯下腰想把砖塞进床板下边的空隙处,把床支稳了。可砖大了一点,塞不进去,就转身想把整块砖在地上磕成两半,可他用力磕了几下,砖纹丝不动,站在旁边的杨芳全笑笑,就从孙保善手里要过砖。

然后,一手抓住砖,抬起另外一支手,用力一劈,只听“咔嚓”一声,那块坚硬的青砖就断成了两半。

杨芳全的这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让孙保善的身子不由颤抖了一下。

而事实上,孙保善自从进了砖瓦厂大门后,就没敢用眼睛看一眼大他一岁的杨芳全,是满脸的愧疚和胆怯。

安排好父子俩的吃住,杨芳全就骑摩托车离开了第六砖瓦厂,孙兴运和他儿子孙保善能来这里打工,让杨芳全对岳父郭年友的安全一下子放下了一大半的心,老八等人,虽然嚣张跋扈,但必定他们的家在北岸的外县,距市里比较远,属于流串做案,但孙保善不同,一是家里比较近,属于窝边草。

二是人家孙保善兄弟俩人,是在为自己的父亲孙兴运出头,也算得上是师出有名。而接下来,发生在砖瓦厂的与孙保善有关的一个的故事,让杨芳全不得不对孙保善有点刮目相看了……(未完待续)